东乡道中苦雨

我行循秋意,朝朝率西浒。
入山本自深,况复穿林薮。
谁携南浦云,尽作东乡雨。
弥旬见伏阴,每旦风雷怒。
岩阿少剩藏,烟霭相倾吐。
幽壑染黄精,疑是千山乳。
万象纷凄其,历乱谁堪主。
柳懒如欲眠,竹醉犹解舞。
山鸟无一飞,山人多闭户。
谁怜万里客,独行何踽踽。
所嗟行路难,雨行倍辛苦。
目断岭南峰,迷离安可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乡道中苦雨》是明朝郭之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背景:《东乡道中苦雨》的作者是郭之奇,字仲常,明广东揭阳人,曾中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他的生活和创作背景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倾向。郭氏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均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探索。

  2. 诗歌原文:《东乡道中苦雨》原文如下:

我行循秋意,朝朝率西浒。  
入山本自深,况复穿林薮。  
谁携南浦云,尽作东乡雨。  
弥旬见伏阴,每旦风雷怒。  
岩阿少剩藏,烟霭相倾吐。  
幽壑染黄精,疑是千山乳。  
万象纷凄其,历乱谁堪主?  
柳懒如欲眠,竹醉犹解舞。  
山鸟无一飞,山人多闭户。  
谁怜万里客,独行何踽踽。  
所嗟行路难,雨行倍辛苦。  
目断岭南峰,迷离安可数。  
  1. 诗歌赏析:《东乡道中苦雨》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雨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雨后的山林变化、动植物状态以及人的心境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示了大自然与人类情感的和谐共存。整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辛酸,以及对人生旅途艰辛的感慨。

  2. 文学地位:《东乡道中苦雨》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而且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递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命体验。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是研究明代文学和自然景观的重要文献资料。

《东乡道中苦雨》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七言律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人文情感的艺术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界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微妙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