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马叟书作此远寄

洛阳马叟世称贤,童稚相看四十年。
只道诗名传宇内,宁知酒债满江边。
蓬蒿久没扬雄宅,虾菜聊随范蠡船。
此日将书付归雁,不胜清泪湿吴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得马叟书作此远寄》是一首元末明初诗人袁凯创作的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洛阳马叟世称贤,童稚相看四十年。
    只道诗名传宇内,宁知酒债满江边。
    蓬蒿久没扬雄宅,虾菜聊随范蠡船。
    此日将书付归雁,不胜清泪湿吴笺。

  2. 诗歌翻译
    洛阳的马叟被誉为贤人,我小时候就与他相识,已经四十多年了。他以为我的诗名已经传到天下,却没有料到他的酒债已经填满了江边。他的家已被蓬蒿所埋,而扬雄的宅子却早已不在了,只能随同范蠡的船只一同漂泊。现在他将书信寄给归雁,我不禁流下清泪湿润了吴地的纸张。

  3. 作者介绍
    袁凯,字景文,号海叟,生于元末明初的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他是明朝初期著名的文学家。袁凯性格诙谐幽默,博学多才,擅长辩论和讲学。他曾经在洪武初年被任命为御史,后因为与武臣的关系处理不当,被皇帝认为言辞过激,因此请求辞官归隐,得以寿终正寝。他以《白燕》一诗闻名于世,被称为“袁白燕”,有《海叟集》传世。

  4. 创作背景
    根据现存文献记载和历史考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初期,袁凯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被迫告老还乡。在归途中,他收到了马叟的来信,信中表达了对袁凯诗歌成就的赞赏和对自己酒债问题的无奈。袁凯在收到书信后,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袁凯的文学才华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命运和心声。

《得马叟书作此远寄》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友谊和人生感悟。这首诗不仅是袁凯个人生活经历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命运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