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谢氏东园

谢氏池台多好春,风帘水槛不凝尘。
千钟绿酒能留客,满树黄鹂更可人。
蝶翅乍惊歌扇远,柳花轻触舞衣频。
醉余荡桨城东去,正值南湖月色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饮谢氏东园》是元末明初诗人袁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谢家园林春日的景色和主人的热情款待。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展示了他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气氛。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袁凯,字景文,号海叟,生于元末明初的松江府华亭县。他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尤以诗歌见长。其性格诙谐,博学多才,在政治生涯中曾受到皇帝赏识,后因直言进谏而得罪被贬。

  2. 作品原文:谢氏池台多好春,风帘水槛不凝尘。千钟绿酒能留客,满树黄鹂更可人。蝶翅乍惊歌扇远,柳花轻触舞衣频。醉余荡桨城东去,正值南湖月色新。

  3. 诗意解析:此诗描绘了谢氏园林中春景之美以及主人的殷勤招待。首二句通过描绘谢氏池台之好春、风帘水槛之无尘,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第三四句则通过使用“绿酒”、“黄鹂”等意象,展现了宴席上的欢声笑语和自然之美。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送客至城东,恰逢南湖月色美好的情境。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闲适与逸趣。

  4. 艺术成就:作为明代的诗歌代表作之一,《饮谢氏东园》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春天的生机、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此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人物情感的深刻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袁凯的《饮谢氏东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和友情往来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和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