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早秋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上早秋》是明代高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高俨,字望公,广东新会人,明末清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画家。他的诗歌和绘画作品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
  2. 创作背景:《江上早秋》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灭亡后的社会动荡时期,高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用诗歌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3. 诗歌原文:节次韶华若水流,百年又去一年秋。闲将白眼看浮世,不意微霜上黑头。合浦明珠非所贵,茅君真诀定行求。沧浪浩荡无边岸,且纵灵槎遍十洲。
  4. 诗歌内容解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隐喻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其中“节次韶华若水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有限;“不意微霜上黑头”则反映了诗人对年老体衰的感慨。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5. 艺术特色:高俨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意境。《江上早秋》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同时,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也有一定的创新,如使用七言律诗的形式,使得诗歌更加规整和谐。
  6. 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高俨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还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敏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高俨作为一位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关注。

《江上早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歌,更是一首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高俨的艺术成就以及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