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杨子舍舟步入常熟县

水行已兼旬,舟楫苦驰逐。
晨昏侣鲛鳄,出入同雁鹜。
黑风无终竟,白浪仍反覆。
铿茕绝天枢,漰湃折地轴。
旋渊屡倾坠,利石时抵触。
沦丧固非远,哀吁宁辞黩。
皇天实阴骘,兹辰遂平陆。
神魂息漂荡,手足散顽木。
徒侣纷来庆,酒胾及奴仆。
况兹春气和,百草回新绿。
山桃亦多花,逶迤自相属。
枌榆已在迩,旷隔无再宿。
从兹谢奔走,且饭东皋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杨子舍舟步入常熟县》是明代袁凯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 原文:《自杨子舍舟步入常熟县》
    水行已兼旬,舟楫苦驰逐。晨昏侣鲛鳄,出入同雁鹜。黑风无终竟,白浪仍反覆。铿惸绝天枢,漰湃折地轴。旋渊屡倾坠,利石时抵触。沦丧固非远,哀吁宁辞黩。皇天实阴骘,兹辰遂平陆。神魂息漂荡,手足散顽木。徒侣纷庆来,酒胾及奴仆。况兹春风和,百草回新绿。山桃亦多花,逶迤自相属。枌榆已在迩,旷隔无再宿。从兹谢奔走,且饭东皋粟。
  • 译文:水路已经航行了十几日,船桨在水面上疾速划动。早晨黄昏时刻,我与鱼群鳄鱼相伴,往来如同飞雁野鸭。乌云遮天蔽日,黑风肆虐无边,海浪翻涌澎湃。漩涡不断掀起波浪,岩石撞击声声不息。灾难虽远,但哀叹不止。苍天真是有保佑,今日终于可以安家落户。心神安宁,仿佛漂泊的船只找到了港湾,手足也如顽木般散开。同伴们纷纷前来庆贺,酒食满桌,仆人帮忙。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桃花盛开,柳树摇曳。近邻的树木已经可以看到,暂时不再分离。从此告别漂泊生涯,享受平静的生活,准备用东皋的稻谷充饥。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袁凯,字景文,号海叟,元明之际松江府华亭(今上海)人。他是明朝初期的文学家,以诗名天下,尤以《白燕》一诗著称于世,被后人称为“袁白燕”。他曾任御史之职,后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归乡。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末明初,当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1. 作者生平
  • 性格特点:袁凯性诙谐,博学有才辩,擅长写诗作文。他在洪武初年曾被授予御史职位,但后来因为直言进谏而遭到忌惮,最终被迫告老还乡。
  • 学术成就:除了诗歌创作外,袁凯还有《海叟集》传世,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深厚造诣。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袁凯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水中航行的经历,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1. 评析
  •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早期的诗歌作品,《自杨子舍舟步入常熟县》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元末明初社会历史和文化风貌的重要资料。
  1. 写作背景
  • 创作环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元末明初这个动荡的时代。战争频发,民不聊生,社会环境极为不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创作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忧虑。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袁凯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形成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 语言风格:袁凯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却又不失深意。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使得整首诗歌既易懂又耐人寻味。

《自杨子舍舟步入常熟县》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反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