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月桥山人二首

幽人挺奇趣,结构临清渠。
涧圯驾飞瀑,涧道一何纡。
密篁断来径,乔树上参虚。
流飙动清响,隐隐闻笙竽。
云霞生短褐,荃杜集长裾。
朝挹天河水,夕宿雁山隅。
曜灵匿西景,转瞩流望舒。
澄川披素练,疏林散瑶琚。
鹤发增华泽,玄裳亦皤如。
伊余一倾盖,把袂共踌躇。
溪花浮香茗,野蕨出中厨。
悰怀良未极,淹留兴更腴。
已入梯仙域,何必问蓬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月桥山人二首》是陈吾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山人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情感和哲学思考。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1. 诗歌内容解读
  • 第一首描述了幽深的山中景象,山人独立于清流旁,瀑布飞溅,涧路弯曲。树木茂密,鸟儿鸣叫,云霞缭绕。山人早晨饮天河水,晚上宿在雁山之上。
  • 第二首则描绘了山中的桂树与长裾的兰花,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
  1. 主题分析
  • 诗中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而且通过对山中人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例如,第二首中诗人用“翰飞鸿”比喻山人的高远志向,强调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
  1. 艺术手法
  • 在修辞方面,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如将飞瀑比作笙竽,云霞和芝兰比作长裾等,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在结构上,两首诗均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第一首主要从环境描写入手,第二首则通过对比和转折,深化了主题思想。
  1. 历史背景
  • 《赠月桥山人二首》的创作背景与作者陈吾德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明代的社会环境和文人心态为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土壤,诗中流露出的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1. 文学价值
  •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两首诗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反思。它们体现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山水意境和隐逸情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赠月桥山人二首》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更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