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矛千里战危艘,鲸立蛟豗海若愁。
须臾一闪东风炬,顿觉黄麾据上流。
安南凯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安南凯歌》是明代诗人陈绍文创作的七言绝句,表达了对明军在安南战争中英勇无畏的赞颂以及对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对国家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明代中期的军事风貌。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陈绍文,字公载,自号中阁山人,南海(今广东省)人。他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举人,官通判。与梁公实、欧桢伯、黎瑶石、吴而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交往,共同结诗社,并游黄才伯之门。他的诗歌创作风格豪放,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性。著有《中阁集》,受到后世的赞誉。
诗作内容:陈绍文在这首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明军在安南战争中的英勇和辉煌成就。诗中的“戟矛千里战危艘”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场景,而“鲸立蛟豗海若愁”则表达了战争给敌人带来的压力和恐惧。“须臾一闪东风炬,顿觉黄麾据上流”则描绘了明军在战斗中取得的胜利,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的到来。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形象生动且富有象征意义,能够深刻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与思想。同时,这首诗也是对当时军事文化的一种体现,反映了明代中叶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文化特点。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代中期,这一时期的明朝面临着内外多种挑战。在外交上,明朝需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军事上,明军需要对抗来自北方的蒙古势力和南方的倭寇,同时还需要在对外战争中展现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陈绍文创作《安南凯歌》,既是对明军在安南战争中英勇作战的赞美,也是对明朝国力的肯定。
《安南凯歌》不仅是对明代中期军事文化的见证,也是对那个时代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