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蒙𣿞趋南华寺

为爱曹溪胜,邮亭晚泊船。
行随僧锡入,坐想佛衣传。
树色深围寺,山腰细引泉。
眺游情不厌,翻欲息尘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蒙𣿞趋南华寺》是一首描写游人对佛教寺庙南华寺的向往之情的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生平
  • 袁昌祚(1520年—1603年),字子寿,号石浦,明朝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明代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戏曲家。他的诗文作品多表现出对佛教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1. 诗歌原文
  • 为爱曹溪胜,邮亭晚泊船。
  • 行随僧锡入,坐想佛衣传。
  • 树色深围寺,山腰细引泉。
  • 眺游情不厌,翻欲息尘缘。
  1. 诗歌赏析
  • 诗中“为爱曹溪胜”表明了诗人对南华寺的喜爱,而“邮亭晚泊船”则描绘了他到达寺庙后的情境,通过“行随僧锡入”展现了与僧人同行的情景。在“坐想佛衣传”中,诗人似乎幻想着佛像的服饰,这表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向往。
  • 诗句“树色深围寺”和“山腰细引泉”生动地刻画了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美丽和宁静。最后两句“眺游情不厌,翻欲息尘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以及希望远离纷扰,寻求心灵的平静。

《自蒙𣿞趋南华寺》不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份情感的表达,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对自然和宗教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