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羊秋色图

五羊化石自何年,南粤山川思眇然。
楼阁参差天外见,舳舻飘忽镜中悬。
尧封禹贡风云迥,瑶草琪花日月偏。
况有芙蓉秋自好,采芳谁为到江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羊秋色图》是明朝诗人陈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具体分析: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陈堂,字明佐,南海人,明代文学家。他在仕途上有所成就,曾历任多个官职,并有著作流传于世。
  • 作品创作:《五羊秋色图》的创作年份不详,但据文中“五羊化石自何年”推测,可能是在明朝中后期,大约公元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此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南方山水的热爱以及他们试图通过诗歌来表达这种情感的努力。
  1. 诗歌原文
  • 第一联:“五羊化石自何年,南粤山川思眇然。”这两句描绘了五羊化石的年代和南粤的山水之美,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自然风光的赞美。
  • 第二联:“楼阁参差天外见,舳舻飘忽镜中悬。”这句诗通过使用“参差”和“飘忽”这样的词汇,生动地刻画了建筑与水域的倒影相映成趣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 第三联:“尧封禹贡风云迥,瑶草琪花日月偏。”在这里,诗人通过提到古代帝王的名字以及珍稀的植物,表达了对古代辉煌文明及自然美景的怀念和赞美。
  • 第四联:“况有芙蓉秋自好,采芳谁为到江边。”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芙蓉的美丽及其带来的美好时光的欣赏和向往。同时,也隐含着一种对现实中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伤。
  1. 艺术特色
  • 意境美:诗歌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
  • 形象生动:诗人巧妙地使用了各种意象和比喻,如“楼阁参差天外见”和“舳舻飘忽镜中悬”,使画面跃然纸上,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1. 社会文化影响
  • 反映时代精神: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反思,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文化心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精神追求。
  • 传承价值:作为文学作品,它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值得后世传颂和研究。

《五羊秋色图》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优美诗篇,更是明朝文人文化心态和审美情趣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才情与风骨,还能体会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