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纸常忧短,修书不见长。
写成一个字,断尽九回肠。
言语何亲切,缄封自谨防。
几多心下事,都在个中藏。
封家书
介绍
《封家书》并不是文学作品,而是明代诗人陈繗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而非家书。陈繗是琼山人,明孝宗时期的人。他的作品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和情感状态,以及他们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创新。下面将从《封家书》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创作背景:《封家书》是明代诗人陈繗的作品,创作时间大约在明孝宗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氛围对于诗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陈繗作为一位诗人,其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而《封家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主要内容:《封家书》通过五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家书这一传统文学形式的重新审视和思考。诗中既有对书信往来的传统表达形式的描述,如“裁纸常忧短,修书不见长”等句子,又通过对书信内容的情感投入和心理活动的深入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家国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矛盾交织。这些诗句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如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
艺术特色:《封家书》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五言律诗形式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上。这种形式使得诗歌的结构严谨,韵律优美,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如“写成一个字,断尽九回肠”,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文字的珍视,也暗示了书信内容的重要性和深沉的感情色彩。
历史意义:《封家书》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个人情感的变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封家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状态,以及他们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和成就。
《封家书》是明代诗人陈繗创作的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特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对传统文学形式的一次创新性尝试,也是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对《封家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在诗歌艺术上的独到见解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