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偶书所见

一叶孤舟寄此生,江流谁管重和轻。
岸头日日躬腰走,水面时时挂杖行。
出险惟凭帆转力,无风频听棹歌声。
为他惆怅船头看,满眼烟波拨不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偶书所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杜甫乘舟途中所见之景,抒发了其内心的感慨与无奈。全诗共三联,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转情为景,尾联收束全诗,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忧民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漂泊在江南一带,途经洞庭湖,乘船顺流而下。此时他的心情十分郁闷,于是写下了这首七绝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首联“舟中望见洞庭湖”描绘了杜甫在船上远眺洞庭湖的景象。这里的山水景色如画卷般展开,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颔联“日落江花红胜火,春深江水绿如蓝”则通过对比手法,将夕阳下的美丽景色与春天时江水的碧绿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加生动。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杜甫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颈联“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水护城将山绕”则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景色。这里提到了“齐州”,即今天的山东济南,而“九点烟”则形象地描绘了周围群山环绕的景象。同时,“一水护城将山绕”又表现了长江如同一位守护者,将周围的群山环绕起来。

尾联“欲问渔翁耶?笑答‘君非吾故人’”则以渔翁作结。这里渔翁的回答揭示了杜甫内心的失落和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舟中偶书所见》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