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曲江司训周廷重

曲江江上好山峰,才气宁非秀气钟。
天上洪炉司鼓铸,人间良冶为陶镕。
忍看金鉴昏如夜,不使铅刀快似锋。
要得器充才适用,早加心力日磨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曲江司训周廷重》是明代诗人陈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繗,字子高,号琼山人,是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曾任职翰林院检讨。他的诗歌作品以《唾馀集》为底本,该作品在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的《海南丛书》第五集中得以出版。
  1. 诗歌原文
    曲江江上好山峰,才气宁非秀气钟。
    天上洪炉司鼓铸,人间良冶为陶镕。
    忍看金鉴昏如夜,不使铅刀快似锋。
    要得器充才适用,早加心力日磨砻。

  2. 诗歌赏析

  • 自然描写与哲理:诗中“曲江江上好山峰”一句通过对自然界山峰的描绘,引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慨,同时暗含着诗人对于天赋才能的认识和尊重。
  • 艺术手法:“天上洪炉司鼓铸”,运用了神话中的洪炉来比喻人才的培养与锻造过程,寓意深远。而“人间良冶为陶镕”则通过比喻,表达了社会对于人才的教育和磨炼作用。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情感,诗人不仅赞美了自然环境,更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 文化内涵:《寄曲江司训周廷重》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政治、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1. 创作背景
  • 作为明代诗人,陈繗在其仕途生涯中经历了许多波折,这可能使他更加珍惜并推崇那些有才华且愿意努力工作的人才。因此,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周廷重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期望。
  1. 社会影响
  • 《寄曲江司训周廷重》不仅是陈繗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对象,反映了明代士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1. 后世评价
  • 这首诗被后世广泛传颂,被视为陈繗文学创作中的经典之作,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一直受到学者和读者的喜爱与推崇。

陈繗的《寄曲江司训周廷重》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著称,还承载了作者对时代和社会的期望与反思。这首诗不仅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更是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欣赏的重要文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