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程内翰年兄

谁将奇字问扬雄,司马凌云赋未工。
一夜秋堂成夙契,百年萍海聚浮踪。
论交莫厌家风薄,涉世翻惊俗态浓。
归去逢人如问讯,病夫心事寄冥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程内翰年兄》是明代诗人陈圭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者陈圭:陈圭,字公度,号东皋,明代文学家、思想家,与杨慎、高棅并称“三才子”,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自然。他生活在明朝中叶的文人氛围中,深受当时文人雅集的影响,其作品也反映了这一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
  1. 诗歌原文
  • 原文:谁将奇字问扬雄?司马凌云赋未工。一夜秋堂成夙契,百年萍海聚浮踪。
  • 译文:是谁询问了扬雄那奇怪的字体?司马相如的凌云赋尚未完成。一夜之间,秋天的大厅成为了我们的宿契之地,我们一生漂泊不定,如同浮萍在大海中飘荡。
  1. 诗歌鉴赏
  • 主题:此诗通过描述与友人的深夜对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歌中的“一夜秋堂成夙契”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默契。
  • 艺术手法:此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扬雄之问与司马相如之赋的对比,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才华表现。同时,诗歌中的意象选择也十分巧妙,如“秋堂”、“浮踪”等,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期:陈圭生活在明代中后期,这是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陈圭的诗歌也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
  • 创作动机:陈圭创作此诗时,可能受到了某种情感或思想的触动,这种触动促使他将内心的感慨转化为文字,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1. 诗歌影响
  • 文学价值:陈圭的诗歌在明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以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见长,对后世的文人诗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社会反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陈圭的诗歌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的喜爱,而且在后世也被多次传诵和评论,成为研究明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答程内翰年兄》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杰作,它不仅展现了陈圭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