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如此老,没齿向斯文。
公自沧溟水,人无觳觫君。
衣冠全素履,江海挹清芬。
病起须持酒,青山欲到坟。
陈方伯耻庵挽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方伯耻庵挽诗》是明代著名文人、学者陈献章所创作的一首挽联。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作者简介: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明代广东新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心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数百年,尤其在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作品多具有哲理性,语言精炼,寓意深远。《陈方伯耻庵挽诗》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诗歌原文:
- 乾坤如此老,没齿向斯文。
- 公自沧浪水,人无觳觫君。
- 衣冠全素履,江海挹清芬。
- 病起须持酒,青山欲到坟。
- 中年倦俯仰,上疏乞山林。
- 黾勉南州牧,迟回北极心。
- 民蒙三日雨,世病一钩金。
- 殄瘁声悲处,龙蛇岁值今。
主题分析:《陈方伯耻庵挽诗》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已故方伯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其生平的缅怀。通过对亡者的赞颂,诗人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敬仰和对美好时代的怀念。诗中的“乾坤如此老,没齿向斯文。”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一生追求知识与道德的肯定与赞扬。
艺术特色:《陈方伯耻庵挽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其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如“公自沧溟水,人无觳觫君”,既表现了对亡者的尊敬,又体现了其高洁的人格魅力。其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江海挹清芬”象征着亡者的德行和影响深远。再次,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陈献章作为“心学”派代表人物的深邃思想和艺术才华。
《陈方伯耻庵挽诗》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纪念,也是对一种精神价值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了解到明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也能深刻感受到陈献章“心学”思想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