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斗冈还至汾水江值暮

归舟欲背南风发,别盏初开落日斜。
社曲寄声凭骥子,武陵回首惜桃花。
东游西泛经旬日,挥翰留诗到几家。
满眼却愁归路黑,时从野老问江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斗冈还至汾水江值暮》是明代陈献章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进行详细解读:

  1. 作者介绍
  • 生平与成就: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生于明朝弘治十一年(1488年),卒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他世称白沙先生,广东新会人。陈献章早年师从吴与弼,学程朱理学,并几次入京会试未中,于是闭门读书数载。他的著述后人编为《白沙子全集》,在《明史》和《明儒学案》中亦有记载。
  • 文学地位:陈献章不仅是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创作家。其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陈献章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受到后世学者和读者的喜爱。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归舟欲背南风发,别盏初开落日斜。”描述了诗人归途中的感受和场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归舟欲背”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开的场景;“南风发”暗示着顺风而行,象征着顺畅或平安。“别盏初开”则指酒宴即将结束,离别的时刻到来。
  • “社曲寄声凭骥子,武陵回首惜桃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社曲”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歌舞曲调,通过这种方式诗人想要表达自己的心声。“骥子”指朋友,诗人借助友人来传递自己的情感。“武陵回首”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意境,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
  1. 诗词赏析
  • 情感表达:《自斗冈还至汾水江值暮》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深沉而真挚的乡愁。
  • 艺术特色:陈献章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增强诗的表现力。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陈献章的《自斗冈还至汾水江值暮》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幅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