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实偕丁明府游圭峰雨中奉寄

脚头到处是天台,多少风光在草莱。
花县偶携明府去,玉台还少道人来。
清流赴海无千里,白骨封苔有几堆。
对雨一樽须强饮,为君呼起鼻中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廷实偕丁明府游圭峰雨中奉寄》是明代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廷实偕丁明府游圭峰雨中奉寄》由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献章创作,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人。他早年师从吴与弼,学习程朱理学,多次参加会试未中,于是闭门读书,创建“阳春台”,静坐其间数年。晚年,他的著述被编入《白沙子全集》,并被后世传颂。

  2. 诗歌原文
    脚头到处是天台,多少风光在草莱。
    花县偶携明府去,玉台还少道人来。
    清流赴海无千里,白骨封苔有几堆。
    对雨一樽须强饮,为君呼起鼻中雷。

  3. 诗歌解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圭峰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诗中的“脚头到处是天台”表达了圭峰山高林密,景色优美;“多少风光在草莱”则暗示了自然之美无处不在,但也可能意味着诗人心中有所感慨,因为“草莱”常常与衰败相联系。第二句“花县偶携明府去”可能是指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而“玉台还少道人来”可能暗指诗人独自面对美景时感到寂寞。

  4. 主题表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境界。诗人以圭峰为背景,通过山水间的景致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之乐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5. 艺术手法:此诗的艺术手法在于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全诗通过对圭峰美景的描绘,以及与友人共赏时的欢乐,最终落笔于孤独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反衬效果。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廷实偕丁明府游圭峰雨中奉寄》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与哲思的交融。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于人生的深层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