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寄文都曝日台

君家曝日有高台,君坐台中日几回。
旁舍先生扶杖过,平湖县博寄诗来。
不知天道晴还雨,屡见山花落又开。
已有高人来指点,白云何处路旁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用前韵寄文都曝日台》是明代诗人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介绍:《用前韵寄文都曝日台》是由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是广东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他早年师从吴与弼,学习程朱理学,但由于几度未能通过会试而闭门读书数年。陈献章在学术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对程朱理学的深入理解和阐述上,他还创立了“白沙学派”,对后世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用前韵寄文都曝日台》的全文如下:
    君家曝日有高台,君坐台中日几回。
    旁舍先生扶杖过,平湖县博寄诗来。
    不知天道晴还雨,屡见山花落又开。
    已有高人来指点,白云何处路旁堆。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一个特定场景的描述,体现了陈献章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首联“君家曝日有高台,君坐台中日几回”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环境,高台上的日光映照下的场景充满了诗意。颔联“旁舍先生扶杖过,平湖县博寄诗来”则引入了人物,旁舍先生的来访为诗增添了人文色彩。颈联“不知天道晴还雨,屡见山花落又开”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思考:无论自然规律如何变化,生命总是循环往复,如同四季更替中的自然景象。尾联“已有高人来指点,白云何处路旁堆”则以高人的出现作为点睛之笔,暗示了知识与智慧的重要性以及人生道路上的迷茫与探寻。

  4. 文学价值:陈献章的这首作品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一次深刻的人生哲学的探讨。它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和对宇宙万物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篇章之一。

  5. 文化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值得深入了解。陈献章生活在明朝中期,这是一个社会政治动荡,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陈献章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考验。他的作品中既有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态在他的诗文中得到了体现。

《用前韵寄文都曝日台》不仅展现了陈献章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深刻认识。这首诗作为陈献章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也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哲学史及思想文化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