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台次杨敷韵

笑倚长松咏晚台,三三两两共无怀。
人间紫府千回梦,我共黄云一路来。
鹿洞当年寻李勃,鹅湖今日想东莱。
将军夜半还能饮,欲引东溟入酒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台次杨敷韵》是明代文学家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七律。下面对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作者信息以及创作背景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是广东新会人,生于明正统十二年,卒于成化十九年。他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和书画家,曾两度参加礼部考试未果。
  • 陈献章精通儒家经典,其教学以静为主,倡导“心学”,被后世尊称为“白沙先生”。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深受后人敬仰。
  • 陈献章在居所筑阳春台读书静坐多年,直至成化十九年才入京为翰林检讨。他的学问与行为在当时受到极高的评价,被誉为真儒复出的代表人物。
  1. 诗歌原文
    笑倚长松咏晚台,三三两两共无怀。
    人间紫府千回梦,我共黄云一路来。
    鹿洞当年寻李勃,鹅湖今日想东莱。
    将军夜半犹能饮,欲引东溟入酒杯。

  2. 诗歌赏析

  • 内容赏析:《玉台次杨敷韵》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历史典故和文化追求的诗作。通过描绘长松、无怀、紫府等意象,诗人展现了自己的隐逸情怀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同时,诗人还通过提及历史上的文化遗迹和人物,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化传承和历史思考的重视。
  • 艺术手法:陈献章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人间紫府”、“黄云一路来”等,使得诗歌意象丰富,层次分明。同时,诗中的用词精炼,如“三三两两”、“共无怀”,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美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表达。诗人通过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创作背景
  • 《次杨敷韵》的创作背景与陈献章的生活密切相关。他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深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因此选择通过诗词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
  •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其内容体现了陈献章在特定时期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经历。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陈献章的生平与作品,也可以深入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

《玉台次杨敷韵》是明代文学家陈献章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哲学和艺术风格。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应该对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