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处能歌未尽陶,还从酒处说功劳。
每因兴去开三径,日对花来醉几遭。
春意满胸成浩笑,花神觌面见挥毫。
南山向晚无真意,只谩悲吟也未高。
用筠巢翁韵兼呈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用筠巢翁韵兼呈翁》是明代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自我情感的抒发。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介绍: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他是一位学者,以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对儒家经典的深刻理解著称。陈献章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用筠巢翁韵兼呈翁》便是其中一首,体现了他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诗歌原文与鉴赏:这首诗的原文如下:“酒处能歌未尽陶,还从酒处说功劳。每因兴去开三径,日对花来醉几遭。春意满胸成浩笑,花神觌面见挥毫。南山向晚无真意,只谩悲吟也未高。”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诗中通过“开三径”和“醉花丛”等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闲适生活态度。同时,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豪放和豁达。
历史背景: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雅士们纷纷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陈献章身处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中,不仅受到了传统文学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当时流行的艺术风格。因此,《用筠巢翁韵兼呈翁》中的诗歌风格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个人的情感色彩,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用筠巢翁韵兼呈翁》不仅仅是一篇表达自然景观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作者深厚情感和哲学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明代文人的诗歌艺术,还可以深入理解他们的生活理念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