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长夏寄京书,不遣归来待拜除。
谁与行人报消息,高堂今日要人扶。
悼周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周镐是明代陈宪章的作品。
《悼周镐》是陈宪章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明代。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陈宪章深厚的文学造诣,还体现了他对于生死、亲情和自然的独特感悟。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背景:陈宪章,字宪章,号如隐居士,是明代的著名文人。他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陈宪章的传世之作有《万玉图》、《烟笼玉树图》、《梅花图》等,这些作品都显示了他高超的艺术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原文:在《悼周镐》中,陈宪章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周镐的哀悼之情。诗中写道:“里巷三年六七坟,老年无泪哭交亲。”这句诗通过描绘墓地的荒凉和自己的悲伤,传达出诗人深深的哀思和无尽的思念。“数声愿借辽阳鹤,唤醒人间未死人”则表达了诗人希望用歌声唤醒那些仍然沉睡在世间的生命。
文化价值:《悼周镐》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风貌。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特质,如意境深远、含蓄蕴藉等。
艺术特色:陈宪章的诗歌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擅长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悼周镐》中的“里巷三年六七坟”等句子,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和哲理性。
社会影响:陈宪章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其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和读者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使得他的文学成就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悼周镐》不仅是陈宪章个人的代表作,也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到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