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曝日台

何处猿声更断肠,夜闻孤女哭凄凉。
泪痕滴著台旁树,纵到春风亦少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曝日台》是明代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态的深刻感慨。《经曝日台》作为陈献章诗歌作品的一部分,其创作背景、内容、艺术特色及文化影响等方面都值得深入探讨。以下将详细介绍《经曝日台》:

  1. 创作背景
  • 《经曝日台》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这是在陈献章晚年时期所写,这一时期他已经结束了科举考试的多次失败,开始专心于学术研究和哲学思考。
  • 陈献章的生平经历了从早年追求科举功名到后期转向学术探索的转变,他闭门读书数年,筑台名为“阳春”,静坐其中,这种生活方式反映出他对传统学问的坚守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探求。
  1. 内容分析
  • 诗中“何处猿声更断肠,夜闻孤女哭凄凉”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悲剧的情感共鸣与同情。
  • “泪痕滴著台旁树,纵到春风亦少芳”则透露出一种悲凉之美,即使是春天的到来,也难以使枯萎的花瓣恢复往日的光彩。
  •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1. 艺术特点
  • 《经曝日台》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情感体验。
  • 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将“泪痕”赋予了生命力,使之成为能够滴落在台旁树上的存在,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 该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典型的绝句形式,每行七个字,押韵且节奏鲜明,易于朗读和记忆。
  1. 文化影响
  • 《经曝日台》作为陈献章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成就,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哲理和自然美的独到见解。
  • 在明代文学中,此类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的诗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显示了文人对于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 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特征,为研究明代文学提供宝贵的资料。

《经曝日台》是明代陈献章以七言绝句形式创作的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色彩的作品。它不仅是陈献章个人思想感情的直接表达,也是明代文人普遍关注的生命、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缩影。通过这首诗,人们不仅能欣赏到陈献章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从中感悟到古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哲思和情感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