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别驾肃庵解官归永丰

西来双棹不曾休,再过江边碧玉楼。
共说西湖归去晚,客心应未死金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刘别驾肃庵解官归永丰》是明代陈献章的作品,创作于明世宗嘉靖年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离愁别绪以及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陈献章早年师从吴与弼,学程朱理学,多次应会试但未中。后闭门读书数年,自号“白沙先生”。其著作后人编为《白沙子全集》,在明史中有传,并在《明儒学案》中列有“白沙学案”。
  1. 诗歌原文
    一蓑归去钓秋江,花近渔舟水亦香。却笑此翁闲未惯,水中鸥影尚回翔。

  2. 诗歌赏析

  • 第一首诗解析:诗中“一蓑归去钓秋江”描绘了诗人穿着蓑衣、带着斗笠,独自到江边钓鱼的情景,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隐士生活方式。“花近渔舟水亦香”则形容了花香随着江水飘来,增添了诗中景色的生机与美感。
  • 第二首诗解析:此篇“却笑此翁闲未惯,水中鸥影尚回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宽慰和自我反省。“却笑”表明诗人对友人的处境表示理解和同情,而“闲未惯”则反映了他对这种生活状态的适应程度。“水中鸥影尚回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 第三首诗解析:诗中的“朱门谁道不如贫,笑把狂诗写赠人”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富贵的不屑一顾。“日暮孤舟向何处,野花啼鸟故山春”则表现了诗人在晚年的生活中寻找到的宁静与美好,尽管外界环境变化多端,但他的内心始终保持着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赠刘别驾肃庵解官归永丰》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通过对这组七言绝句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