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屋久住大云山,我亦云中借半间。
未愁此地云封浅,拟带朱陵一洞还。
卜室大云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卜室大云山》是明代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陈献章文学创作中的杰作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诗人简介: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他是一位杰出的明代理学家,其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年师从吴与弼,学习程朱理学,但因几次入京会试未中而闭门读书,创建了“阳春台”静坐读书数年。
创作背景:在陈献章的一生中,他多次尝试进入仕途,但均未成功。于是选择了隐居生活,专心研究学问。在此期间,他筑造了一个名为“阳春”的读书台,每天在那里静坐读书,足不出户数年。这种宁静的生活状态激发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灵感。
诗歌鉴赏:《卜室大云山》作为一首七言绝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厚感情和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诗中的“云屋久住大云山”描绘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我亦云中借半间”则反映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拟带朱陵一洞还”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学价值:这首诗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即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其哲学思想和审美追求。同时,诗歌的格律严整,音韵和谐,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成就。
后世影响:《卜室大云山》不仅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学士都曾模仿或赞赏此诗,可见其艺术魅力之高。此外,该诗也被收录于各种诗歌选集之中,成为了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文本。
《卜室大云山》不仅是陈献章文学创作中的杰作,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代表。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学的魅力和特点,以及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