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半枯亦具古趣

昔贤论齐物,不碍养生如。
只是形容异,相看岁月除。
风吹秦塞渺,星挂汉查虚。
便倩黄痴笔,来添水石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榆半枯亦具古趣》是明代诗人陈子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历史沧桑的感慨。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作品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陈子壮:陈子壮,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曾发策刺魏忠贤而被削籍。崇祯初起用为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后因故除名归家。
  1. 诗词原文
  • 昔贤论齐物:昔贤论齐物,不碍养生如。
  • 祇是形容异:祇是形容异,相看岁月除。
  • 风吹秦塞渺:风吹秦塞渺,星挂汉查虚。
  • 便倩黄痴笔:便倩黄痴笔,来添水石居。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榆半枯亦具古趣》在形式上遵循五言律诗的规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其通过描写榆树半枯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古人智慧的赞美。
  • 思想内涵:诗歌中蕴含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境界的哲学思想。通过对榆树半枯状态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领悟。
  • 文化价值:此诗反映了明末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文人对于传统文化和自然美的坚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意义。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陈子壮生活在明朝末年,这是一个国家分裂、战乱频仍的时代。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时代的反思和对历史的回顾。
  • 个人经历:陈子壮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到官场再到被贬的起伏变化,这些经历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他的政治生涯虽然短暂,但其文学作品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1. 作品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明代后期的著名文人,陈子壮的诗歌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榆半枯亦具古趣》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风貌。
  • 后世评价:陈子壮的作品受到后世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的高度评价。他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深邃思想以及精湛的文学技巧,至今仍能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榆半枯亦具古趣》不仅是陈子壮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也是明代文人精神追求的生动写照。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传承与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