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青葱挺桂林,云霄乔木并棠阴。
重台仙令双凫候,百里吴天万笏临。
移剧已知调瑟手,抚时初见济川心。
人传四世公侯复,不独年来阀阅深。
为张长洲题四世恩荣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为张长洲题四世恩荣册》是明朝文学家汤显祖的作品,创作时间约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此作是作者应友人之请所写,旨在赞颂其先祖的功德。
《为张长洲题四世恩荣册》全文如下:
张君名长洲,吾郡人,而以诸生游京师,故得与余交。余少时即慕君才,闻君名久矣。今年春,君来候余于武林,出四世恩荣册示余曰:“吾父、吾祖俱有德于乡里,吾欲表章其遗烈。”余曰:“善。”
于是命笔为记。其文云:
呜呼!余尝谓天下事无难于言者,惟其意之所不欲言也则难耳。今夫四世之恩,固天下之至大者也;然而犹有难言者焉。何者?彼其人之有德,固已著于心目之间,非可以言语形容。而后世之人,亦安得以寻常情意,尽其高厚哉?
余观其祖考以来,历世相承,皆能服勤厥官,克尽厥职,以保乂一方。又复敦崇礼义,训迪后昆,俾子孙皆能守之以终。是以虽处夷狄之域,而有华风之遗,而其人亦足以为国器。
嗟乎!余之不能言者,岂独此四世而已哉?虽然,余尝闻之,君子之于身也,有不善则不敢忘于怀;有善则不敢忘于心。今其四世之德,皆出于天性,而非有所假于外也。然余犹以为不可不言者,盖恐后人不知,而失其实也。
于是遂为之序,以志不忘,亦使后来之人知所以仰法其先人也。
汤显祖通过这篇序文,不仅表达了对张长洲祖辈德行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对于家族传统的尊重。他巧妙地运用了“意之所不欲言”这一成语,既表明了对张长洲祖辈的敬意,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谦逊和谨慎。此外,这篇序文还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文献的重视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