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张孟奇中山中书问却寄

□十春复秋,浮湛朝复夕。
徒深栖岳怀,罗浮望咫尺。
灏想赴铁桥,超韵通瑶石。
此中有真侣,时时遗履舄。
粲彼西园公,云霞注丹液。
不知归何峰,琼蕤亲手掷。
倘果山中期,飙歘携所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得张孟奇中山中书问却寄》是明代著名诗人陈子壮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子壮(约1578年—1623年),字了公,号钟伯,广东东莞人,明代文学家、学者。陈子壮是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要文人,其诗作多表现忧国忧民之情,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1. 诗歌原文
    十春复秋,浮湛朝复夕。徒深栖岳怀,罗浮望咫尺。灏想赴铁桥,超韵通瑶石。此中有真侣,时时遗履舄。粲彼西园公,云霞注丹液。不知归何峰,琼蕤亲手掷。倘果山中期,飙歘携所适。

  2. 诗歌注释

  • 十春:十个春天。复秋:又到了秋天。
  • 浮湛:漂浮不定。朝复夕:早晨和晚上之间变化无常。
  • 徒深栖:徒然隐居。岳怀:高山上的怀抱。
  • 罗浮:地名,今广东增城。咫尺:非常近。
  • 灏想:深远的思念。赴铁桥:去往桥梁。
  • 超韵通瑶石:意指高远的志向能与瑶石相通。
  • 此中:此处。有真侣:有真正的朋友。
  • 时时:经常。遗履舄:留下鞋子。
  • 粲彼:明亮的样子。西园公:传说中的仙人。注丹液:服用仙丹。
  • 琼蕤:美玉般的花枝。手掷:亲手抛掷。
  • 倘果山中期:如果真能达到山顶的境界。期:希望。
  • 飙歘:疾风急闪。所适:所追求的地方或境界。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十春复秋”和“浮湛朝复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而“此中有真侣”则透露出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1. 创作背景
  • 该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乱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困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陈子壮以其敏锐的时代感和深沉的人文关怀,创作了这首反映个人心声和时代忧虑的诗歌。诗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之情,正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1. 文学影响
  • 陈子壮的这首《得张孟奇中山中书问却寄》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状况。该诗的艺术风格独特,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得张孟奇中山中书问却寄》不仅是陈子壮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