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中对雪

禁里霏霙朔气饶,萦风飘度蓟门遥。
初翻金马疑飞絮,渐集铜龙似薄绡。
百子银题全合色,万年花发半封条。
悬闻睿诏赓黄竹,伫待东曹染赤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禁中对雪》是明代诗人金幼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禁中对雪》是金幼孜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妙的构思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该诗及其作者的相关介绍:

  1. 作者概况
  • 作者简介:金幼孜,字善,江西新淦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历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高位。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杰出的成就,其文学创作也极为丰富。
  1. 诗词原文
  • 天近蓬莱银作屋,地回粉署玉为扉。
  • 洒窗更恐疏帘过,拂帽还将短袖挥。
  • 已卜丰年多瑞应,一尊共赏莫相违。
  1. 创作背景及历史影响
  • 创作时间与背景:《禁中对雪和邹侍讲韵》创作于明朝宣德元年,当时金幼孜作为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参与修纂永乐、洪熙两朝实录。这一职务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宫廷文稿,并由此萌生了创作此诗的想法。
  • 历史地位:金幼孜的这首《禁中对雪》在当时即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成为流传甚广的经典之作。其在明初诗歌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艺术特色
  • 语言运用:金幼孜的《禁中对雪》语言优美,用典贴切,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展示了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尤其是“天近蓬莱银作屋,地回粉署玉为扉”等句子,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对雪为题,通过描绘雪景中的宫殿、门户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盛世太平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雪的描绘,暗喻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定的美好愿望。
  • 结构布局:《禁中对雪》遵循古典诗歌的格式规范,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八句,结构紧凑而不失变化,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震撼。
  1. 社会反响
  • 文学评价:清代学者孙洙在《四库全书》中高度评价了金幼孜的《禁中对雪》,认为其“词华赡,体则古雅”,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这种评价反映了金幼孜诗歌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后世影响:《禁中对雪》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其影响力也延续至今。许多现代作家和诗人在创作时都会引用或借鉴这首诗中的部分意象和表达方式,使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金幼孜的《禁中对雪》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金幼孜卓越的文学才华,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