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渡漕湖

阴雨三冬后,湖田一望平。
风生帆势疾,日出浪花明。
野鹤摩霄迥,沙鸥狎水轻。
篷窗独凝眺,坐觉晏然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渡漕湖》是明朝郭谏臣的作品。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晓渡漕湖》的原文为:“阴雨三冬后,湖田一望平。风生帆势疾,日出浪花明。野鹤摩霄迥,沙鸥狎水轻。篷窗独凝眺,坐觉晏然清。”
  2. 作者介绍:郭谏臣,字子忠,号方泉,更号鲲溟,明代苏州府长洲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曾任吏部主事,后内迁至江西参政。郭谏臣的诗文风格婉约清雅,有《郭鲲溟集》传世。
  3. 作品背景:诗作的创作背景是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当时郭谏臣作为进士被授职于袁州司理。在严世蕃的家乡分宜,他不畏权势,敢于直言进谏,表现出他的正义与坚持。
  4. 诗意赏析:诗歌描绘了阴雨连绵三冬之后,湖田一片宁静的景象。风起帆动,日光初升,波浪中的浪花显得格外明亮。远处的野鹤展翅高飞,而湖面上嬉戏的水鸟轻盈自如。诗人在篷窗前独立沉思,感受到一种宁静与清新。

郭谏臣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腐败的不满。诗中的“风生帆势疾,日出浪花明”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暗指了当时官场中的不正之风。

《晓渡漕湖》不仅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歌,更是郭谏臣政治立场和人生哲学的体现。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政治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