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诘城南第,名园枕曲流。
竹林堪避暑,梧院早知秋。
扫径苔痕破,开帘树影浮。
兰樽同笑语,竟日此淹留。
早秋日游王比部园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秋日游王比部园亭》是明朝郭谏臣的一首作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诗人简介:郭谏臣(1524年—1600年),字子忠,号方泉,更号鲲溟,明苏州府长洲人。他是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曾授袁州司理。在家乡分宜,面对严世蕃的贪得无厌,他以不阿不惧的态度处之,其正直与刚正的形象,为后人所传颂。
诗词原文:《早秋日游王比部园亭》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游览园亭情趣的诗,其原文如下:
摩诘城南第,名园枕曲流。
竹林堪避暑,梧院早知秋。
扫径苔痕破,开帘树影浮。
兰樽同笑语,竟日此淹留。诗词注释:“摩诘”,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别称。此处用王维的诗句“摩诘城南第”来形容园亭所在地的美丽。“名园”,指著名的园林。“曲流”,即弯曲流淌的小河,暗示着园中水景的优美。“竹林”,指竹林中的清凉之地,适合避暑。“梧院”,指梧桐树环绕的庭院,寓意着秋季的到来。“扫径”,指清扫小路。“苔痕”,指小路上覆盖着的苔藓痕迹。“开帘”,打开窗帘,透过窗户观赏外面的景色。“树影浮”,描绘了树叶随风飘动的景象。“兰樽”,指用兰花制成的酒杯,常用于宴饮。“竟日”,一整天的意思。“此淹留”,表示在这里度过了一整天的时间。
《早秋日游王比部园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篇,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通过对郭谏臣生平事迹的了解,读者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诗人对于人生、友情以及自然美的独到见解与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