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晚归

昆山犹在目,挂席又唯亭。
湖外蘋花白,霜前枫叶青。
樯乌随落日,水鸟下寒汀。
归路天将暮,柴门半未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昆山晚归》是明代诗人郭谏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郭谏臣,字子忠,号方泉,更号鲲溟。他是明代苏州府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职于袁州司理。在严世蕃的家乡分宜,他面对贪得无厌的权势,不阿不惧地以处之。后来内迁吏部主事,隆庆初时屡陈时政,多所持正,官终江西参政。
  2. 诗歌原文
    昆山犹在目,挂席又唯亭。
    湖外蘋花白,霜前枫叶青。
    樯乌随落日,水鸟下寒汀。
    归路天将暮,柴门半未扃。
  3. 内容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昆山的深深眷恋之情。诗句中“昆山犹在目,挂席又唯亭”描绘了诗人站在江边远望家乡的情景;“湖外蘋花白,霜前枫叶青”则细腻地勾勒出秋季湖边的景色,让人如临其境。整首诗充满了作者对故乡山水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4. 作品影响:《昆山晚归》作为郭谏臣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真挚的情感深受后世读者喜爱。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郭谏臣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家乡情感的独特表达方式。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5. 创作背景:虽然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在诗人离开家乡前往官场或其他地方后所作,反映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以及内心的复杂情感。

郭谏臣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家乡昆山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旅途中美好回忆的珍藏。通过对家乡山川河流的深情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感慨岁月流逝的情感。

《昆山晚归》不仅是郭谏臣文学创作中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研究明代文学和诗人郭谏臣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