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常山抵玉山途中作

乱山青四合,江浙路中分。
草露沾香径,松风扫白云。
遥趋南赣檄,深愧北山文。
士女道旁立,相看旧使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常山抵玉山途中作》是明代诗人郭谏臣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乱山青四合,江浙路中分。草露沾香径,松风扫白云。遥趋南赣檄,深愧北山文。士女道旁立,相看旧使君。
  2. 作者介绍 :郭谏臣,字子忠,号方泉,更号鲲溟,明苏州府长洲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任吏部主事、江西参政等职,其诗作婉约清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3. 诗歌鉴赏:《自常山抵玉山途中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图,乱山环绕,草木丰茂。作者在行进间,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统一。
  4. 创作背景:郭谏臣在官场上历经沉浮,曾因直言不讳而得罪权贵。此诗或许反映了他在仕途上的孤独与无奈,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在欣赏这首诗时,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1. 诗中的“乱山”象征着复杂的政治局势,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深刻感悟。
  2. “草露沾香径,松风扫白云”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然和谐生活的愿望。
  3. “遥趋南赣檄,深愧北山文”则透露出诗人对功名事业的渴望与反思,展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
  4. 最后一句“士女道旁立,相看旧使君”,不仅体现了诗人与民众的亲近关系,也反映了他的人文关怀精神。

《自常山抵玉山途中作》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的佳作,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