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城夜归

暮出阖闾城,扁舟载月行。
四郊浮夜色,万籁总秋声。
露浥衣襟薄,风生枕簟清。
篷窗时假寐,耿耿梦难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城夜归》是明代诗人郭谏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傍晚离开吴城(今浙江省杭州市)的夜晚归途中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在月下的舟行和对故乡的深情思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郭谏臣,字子忠,号方泉,更号鲲溟,出生于明朝的苏州府长洲。他是一位进士出身,曾在嘉靖四十一年中进士,并在袁州司理、吏部主事等职位上任职。郭谏臣在官场上以正直著称,曾多次上疏时政,表现出他的忠诚与坚持。
  2. 诗歌原文:暮出阖闾城,扁舟载月行。四郊浮夜色,万籁总秋声。露浥衣襟薄,风生枕簟清。篷窗时假寐,耿耿梦难成。
  3. 诗歌赏析:整首诗通过“暮出”、“扁舟”、“四郊”、“万籁”等意象,构建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诗人以舟行夜归的场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一种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诗中的“篷窗时假寐”不仅描绘了诗人的休息状态,也反映了他对旅途劳顿的自我调适与心理慰藉。
  4. 历史地位:《吴城夜归》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郭谏臣的艺术成就,而且也是明代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美的细腻捕捉,至今仍被人们所传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吴城夜归》不仅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经典范例,值得深入探索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