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城下夜泊

清秋移桂楫,薄暮宿苕溪。
云磬来篷底,烟林隔水西。
川原随地胜,星汉去城低。
欲访山中旧,前途候蚤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湖州城下夜泊》是明代诗人郭谏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夜晚湖州城的静谧景色,还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以下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诗歌原文与背景
  • 作者信息:郭谏臣(约1475年-1530年),字子章,号潜溪,明代文学家,他的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个人感慨,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
  •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具体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郭谏臣游历湖州时的一个夜晚。
  • 作品风格:作为五言律诗,此诗采用了传统的形式,韵律和谐,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展现了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1. 诗歌内容与主题
  • 描绘场景:诗中描述了在清秋之夜乘坐小船移向苕溪,薄暮时分在苕溪边住宿的景象。通过这些细节,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情感表达:诗中提到“云磬来篷底,烟林隔水西”,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留恋。
  • 哲学思考:诗中的“川原随地胜,星汉去城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城市之间关系的反思;而“欲访山中旧,前途候蚤鸡”则揭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1. 艺术手法与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如“移桂楫”、“薄暮宿苕溪”等生动的意象,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 对比手法:通过对城市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对比,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 语言特点:诗的语言优美,用词讲究,既符合古典诗歌的节奏感,又富有音乐美。
  1. 历史影响与评价
  • 历史地位:郭谏臣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不仅被广泛传诵,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学术价值:对《湖州城下夜泊》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明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及郭谏臣的个人风格。
  • 文化传承:《湖州城下夜泊》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被收录于各种国学经典文献之中,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湖州城下夜泊》都是值得一读的作品。它不仅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夜景,更深层次地传达了诗人的人生哲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