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山寺

禅林依石壁,僧舍倚江浔。
雨过石长润,云归山自阴。
听经来野雉,击磬起幽禽。
记我登临惯,悬崖有旧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雉山寺》是明代诗人陈琏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雉山寺》的作者是陈琏,他字廷器,别号琴轩,是一位明末清初的文人。陈琏曾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后来担任过许州、扬州知府,四川按察使等重要职务,并曾出任南京国子祭酒及礼部侍郎等职。他的一生可谓宦海沉浮,经历了从政生涯的各种考验,其诗文也因此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2. 诗句解析:《雉山寺》中描述了雉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诗中的”禅林依石壁,僧舍倚江浔”描绘了寺院背靠岩石,僧人居住于江畔的宁静景象。”雨过石长润,云归山自阴”则表达了雨水过后,石头显得更加滋润,而天空中飘来的云朵也给山林带来一片阴凉。此外,”听经来野雉,击磬起幽禽”两句则通过动物的反应描绘出寺院的庄严与祥和。”记我登临惯,悬崖有旧吟”反映了诗人多次登临雉山寺,留下了许多诗篇和回忆。
  3. 文学价值:《雉山寺》作为陈琏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在诗歌方面的才华,还蕴含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情感。通过对雉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和谐安宁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对于研究明代诗歌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雉山寺》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五言律诗,更是明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一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