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房夜坐

六馆清如许,斋居寂不哗。
吟馀诗在稿,坐久烛生花。
窗印梅花月,炉烹雪水茶。
尘思俱荡涤,幽兴喜无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厢房夜坐》是明代文学家陈琏的一首著名诗词,创作于明朝洪武二十三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其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琏(1370—1454),字廷器,别号琴轩。广东东莞人,明永乐年间入国子监,后任桂林教授、许州、扬州知府等职,以严约自律著称,曾参与镇压黄萧养起义,后在乡间与黄为伍,建立镇压制御之策。
  1. 诗词原文
    六馆清如许,斋居寂不哗。吟馀诗在稿,坐久烛生花。窗印梅花月,炉烹雪水茶。尘思俱荡涤,幽兴喜无涯。

  2. 诗词赏析

  • 意境之美:《厢房夜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夜景,诗人在书房中独自品读诗歌,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诗中的“窗印梅花月,炉烹雪水茶”更是将夜晚的气氛渲染得如诗如画。
  • 哲理之深: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夜坐的行为,达到了心灵上的洗涤和提升,体现了儒家“静以修身”的思想。
  • 艺术之精:陈琏的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手法,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厢房夜坐》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展现明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学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