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初收夜气凉,黉宫如水漏声长。
金莲光粲频添烛,宝篆烟浮屡换香。
礼乐明时严秩秩,弦歌深夜尚洋洋。
喜逢圣代崇禋祀,勉效涓埃答素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暮雨初收夜气凉,黉宫如水漏声长。
金莲光粲频添烛,宝篆烟浮屡换香。
礼乐明时严秩秩,弦歌深夜尚洋洋。
喜逢圣代崇禋祀,勉效涓埃答素王。
《八月初三秋丁斋宿偶赋》并非一首文学作品,而是明代诗人陈琏的作品。陈琏的生平和作品背景如下所述:
陈琏的生平和成就:陈琏(1370-1454),字廷器,号琴轩,是明初广东东莞人。他在洪武二十三年中举人,宣德间任国子祭酒,正统初仕至南京礼部侍郎,家藏万卷,藏书丰富。其文学才华得到了后世的认可。《八月初三秋丁斋宿偶赋》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
作品的文学风格:这首诗体现了陈琏在诗歌创作上的严谨性和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捕捉。诗中的“暮雨初收夜气凉,黉宫如水漏声长”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图景,通过自然现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静谧。而“礼乐明时严秩秩,弦歌深夜尚洋洋”则展现了一种文化氛围,礼乐之盛、音乐之悦,以及深夜的学堂景象。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面貌。
《八月初三秋丁斋宿偶赋》作为陈琏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对其个人文学成就的一种展示,也是明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