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神庙陪祭宿龙潭精舍

风露潇潇秋满天,斋居清坐不成眠。
月光烛地鹤在树,云气满山龙起渊。
灯歇兰膏销紫焰,垆焚柏子袅青烟。
钟声催动陪严祀,独立瑶坛礼意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马神庙陪祭宿龙潭精舍》是明代诗人陈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秋日的庙宇之中进行的严祀仪式中的孤独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琏(1470年—1538年),字子昂,号东园,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并称为“江南四才子”。其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和宗教祭祀,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价值。
  1. 诗词原文
    风露潇潇秋满天,斋居清坐不成眠。
    月光烛地鹤在树,云气满山龙起渊。
    灯歇兰膏销紫焰,垆焚柏子袅青烟。
    钟声催动陪严祀,独立瑶坛礼意虔。

  2. 诗作内容详解

  • 风露与秋意:诗的开头便描写了秋天的景色,风露之凉、天高云淡,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秋风扫过山林,树叶沙沙作响,仿佛能听到大自然的声音。
  • 斋居与不眠:诗人身处清静之地,斋食而居,但心中却难以平静。夜深人静时,更是难以找到安眠的方法,只能通过内心的冥想来驱散心中的烦乱。
  • 月光与鹤舞:月光如水,普照大地,使得树上的鹤影显得格外清晰。月光下的鹤优雅地站立在树枝上,如同一幅生动的画面。
  • 香烟与青烟:诗人点燃了香炉,香烟缭绕上升,消散于空中,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 钟声与祭祀:伴随着寺庙钟声的敲响,诗人开始了庄重的陪祀仪式。这种仪式通常伴随着深沉而庄严的气氛,使人感受到一种神圣的力量。
  • 独自立于瑶坛:仪式结束后,诗人独自一人站在瑶台上,内心充满了虔诚和敬意。这种场景象征着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神灵的敬畏。

《马神庙陪祭宿龙潭精舍》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更是陈琏对传统礼仪的深情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古人对天地自然的崇拜与敬仰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