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州蕃禧观

谁知今日蕃禧观,原是当时后土祠。
云散琼花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偶逢故老谈遗事,旋拂苍苔读旧碑。
欲觅欧公行乐处,无双亭下草离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州蕃禧观》是明代诗人陈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陈琏,字子昂,号云溪,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生平与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广泛的赞誉,尤其是在诗词方面,其作品被后人传颂。
  2. 原文赏析:《杨州蕃禧观》的诗句“谁知今日蕃禧观,原是当时后土祠”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历史遗迹的一种怀旧之情。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不仅展现了对往昔历史的尊重,也反映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3.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陈琏个人的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文人,他很可能在游历扬州时发现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作。
  4. 名家点评:关于《杨州蕃禧观》,虽然有众多资料可供参考,但具体到每位名家的点评则相对稀缺。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受到了历代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5. 轶事典故:对于《杨州蕃禧观》的具体内容,目前没有详细的轶事或典故可供挖掘。不过,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6. 作品赏析鉴赏:在赏析《杨州蕃禧观》时,可以从语言、韵律、意象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例如,诗句“月明华表鹤归迟”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通过对月亮、白鹤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杨州蕃禧观》不仅是陈琏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其所见所感的历史记忆的一种记录。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人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