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口李侯庙

水患能除水利兴,遂于灌口阐神灵。
县官报祀陈牲醴,使者函香拜庙庭。
赫赫姓名昭史记,巍巍功德著图经。
我来独爱询遗事,细读奎斋学士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灌口李侯庙》是明代诗人陈琏所作,该诗描绘了在水患被消除后,人们开始重视水利建设,从而凸显出李侯庙的重要作用及其功德,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古人功绩的敬仰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 水患能除水利兴,遂于灌口阐神灵。
  • 县官报祀陈牲醴,使者函香拜庙庭。
  • 赫赫姓名昭史记,巍巍功德著图经。
  • 我来独爱询遗事,细读奎斋学士文。
  1.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灌口李侯庙》通过描述水患得到控制和李侯庙的建立过程,强调了水利建设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李侯庙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以及对其贡献的认可。
  • 语言风格:诗歌语言朴实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够生动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李侯庙及其作用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于古人智慧的崇敬。
  1. 作者简介
  • 陈琏,生活在明代中后期,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具体的生平事迹不详,但从现存的作品中可以窥见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1. 文化与社会意义
  • 水利文化的重要性:在古代中国,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灌口李侯庙》这样的诗歌,可以感受到古人对水利的重视以及由此带来的积极效果。
  • 历史记忆与传承: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文化人物的记忆,可以加深人们对国家和民族过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激发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灌口李侯庙》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更在历史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状况、文化传统以及历史发展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