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风帘入双燕

芳春荡晓风,双燕向帘栊。
尔是新还旧,谁知雌与雄。
振襟钩自上,拂尾剪俱空。
似恨歌尘寂,金塘泥正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风帘入双燕》是明末清初陈子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其原文如下:芳春荡晓风,双燕向帘栊。尔是新还旧,谁知雌与雄。振襟钩自上,拂尾剪俱空。似恨歌尘寂,金塘泥正融。此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致和燕子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循环与自然规律的感悟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明代末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诗人陈子升创作了这首《赋得风帘入双燕》,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诗中“芳春荡晓风”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早晨的风,而“双燕向帘栊”则展现了燕子在春天的早晨飞向门窗的景象。

诗中的“尔是新还旧,谁知雌与雄”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循环与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这里的“新”和“旧”不仅指代燕子,也可能象征了新旧更迭的时代变迁;而“雌”与“雄”则代表了生命的性别差异和繁衍的过程。通过对这两点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量的敬畏和赞美。

诗中的“振襟钩自上,拂尾剪俱空”描绘了燕子飞翔的姿态,以及它们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的情景。这里的“振襟”和“拂尾”都形象地描绘了燕子的动作和姿态,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似恨歌尘寂,金塘泥正融”则表达了诗人对燕子鸣声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喜爱。这句诗中的“歌尘寂”可能暗示了燕子的声音虽然细微但却能穿透人的心灵,而“金塘泥正融”则描绘了池塘泥土湿润、清澈的景象,与燕子的活动相得益彰。

关于《赋得风帘入双燕》的评价,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明代诗歌的佳作之一。但也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较为简单,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然而,无论如何,《赋得风帘入双燕》都是陈子升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考。

《赋得风帘入双燕》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情感的五言律诗,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也表达了他对生命轮回和自然规律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