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吹笛

日夜龙吟人不知,因之截竹江间吹。
风呼一叶应高鸟,云裂四天敲冻凘。
谁复咿嚘塞蚁穴,直当演漾浮天池。
悄然终曲入怀袖,不见其人千古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上吹笛》是明代诗人陈子升的作品

《江上吹笛》是一首七言律诗,出自清代诗人陈子升之手。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首诗:

  1. 诗歌背景:《江上吹笛》的创作背景与陈子升的个人经历紧密相关。陈子升是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是陈子壮的弟弟。他曾任兵科右给事中,但南明永历时广东陷落,流亡山泽间。这首诗反映了他在动荡时代中对故乡和自然的怀念之情。
  2. 诗歌内容:诗中的“日夜龙吟人不知,因之截竹江间吹”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吹笛时产生的孤独感。他的笛声穿透了夜的寂静,引起了远方高鸟的共鸣,仿佛大自然与他的心灵产生了某种奇妙的联系。而“风呼一叶应高鸟,云裂四天敲冻凘”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风吹动树叶发出声响,呼应着高飞的鸟儿,而天空中的云朵被风吹得四散,仿佛在敲打寒冷的大地。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深沉的情感色彩,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3. 艺术手法:陈子升在《江上吹笛》中巧妙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等。例如,“谁复咿嚘塞蚁穴”中的“咿嚘”可能象征着微细的声音或细微的变化,而“塞蚁穴”则暗示着微小的事物也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整首诗通过这些细腻的艺术处理,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江上吹笛》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