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天然和尚自庐山归雷峰

四十年中泥望云,三年前谒又萍分。
何期耶舍寺中语,还向雷峰钟后闻。
满地豺狼难塞路,一天龙象肯离群。
乡园幸附匡山侣,羞号青莲与右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天然和尚自庐山归雷峰》是明朝诗人陈子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篇文学作品中,作者陈子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人情世故之间的和谐共融。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原文:四十年中泥望云,三年前谒又萍分。何期耶舍寺中语,还向雷峰钟后闻。满地豺狼难塞路,一天龙象肯离群。乡园幸附匡山侣,羞号青莲与右军。
  2. 翻译与注释:《喜天然和尚自庐山归雷峰》翻译成现代文就是“陈子升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陈子升对友人喜天然和尚自庐山归雷峰的欣喜之情。其中,“四十年中泥望云”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归来的期待已久;“三年前谒又萍分”则是说作者与朋友分别已经三年,再次相见格外感慨;“何期耶舍寺中语,还向雷峰钟后闻”描绘了在寺庙中的重逢场景和听到钟声后的惊喜;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具体时间不详,但从内容上看,应该是在陈子升晚年时期所写。这一时期的作者可能经历了世事变迁,对人生、友情有了更深的感悟。而诗中提及的庐山、雷峰等地点,可能是作者心中的圣地,也是他们友情的象征。
  4. 赏析:陈子升作为一位明代诗人,其在诗作中所体现的情感细腻丰富。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写,传达了对友人回归的喜悦以及对于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感慨。特别是“满地豺狼难塞路,一天龙象肯离群”一句,既形象地描绘出乱世之中难得的宁静与和谐,也暗含了对友人重聚的欣慰和庆幸。

《喜天然和尚自庐山归雷峰》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陈子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不仅能体会到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