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对月

丛林宵坐月,脉脉若为情。
雁影初移塔,蟾光渐透楹。
转添蟾魄静,隐约佛灯明。
皎皎菩提下,飘飘入定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光孝寺对月》是明代诗人陈良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陈良珍,字子章,号竹轩,明朝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学者,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词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深受读者喜爱。
  2. 原文翻译及赏析:诗中的“丛林宵坐月,脉脉若为情”,描绘了作者在寺庙中夜晚赏月的情景,月亮的光芒透过丛林,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雁影初移塔,蟾光渐透楹”则形象地展现了月光下的景象,雁影和月光相互辉映,增添了一份诗意。最后两句“转添蟾魄静,隐约佛灯明”表达了月光带来的宁静和光明感,同时也让人联想到佛教的修行之地——佛寺,体现了诗人对宗教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创作背景:虽然具体创作年份不详,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作者的宗教生活或文化体验有关。作为一名文人墨客,陈良珍可能多次访问过光孝寺,并在其中度过了许多宁静的时光。这种体验促使他产生了将这种情感融入诗歌中的想法,从而创作了这首《光孝寺对月》。

陈良珍的《光孝寺对月》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更在内容和意义上具有深刻的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和发展,也展示了陈良珍作为一位杰出文人的独特风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