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闽中向匡庐寄蔡艮若

劳生同逆旅,何处是他乡。
渐听人声改,才知客路长。
买舟彭蠡月,回首洛桥霜。
指却飞花笑,闲身尔亦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发闽中向匡庐寄蔡艮若》是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陈恭尹,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他因父亲殉难而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陈恭尹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家,其诗作有《独漉堂集》传世。
  2. 诗歌原文
    劳生同逆旅,何处是他乡。
    渐听人声改,才知客路长。
    买舟彭蠡月,回首洛桥霜。
    指却飞花笑,闲身尔亦忙。
  3. 诗歌解析:这首诗以“发闽中向匡庐寄蔡艮若”为题,表达了诗人在旅行过程中的感慨和心情。首句“劳生同逆旅,何处是他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接着两句“渐听人声改,才知客路长”,描绘了旅途中所见的人事变迁,反映出诗人对旅途艰辛的认识。最后四句“买舟彭蠡月,回首洛桥霜。指却飞花笑,闲身尔亦忙”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旅途中的忙碌与奔波。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陈恭尹作为岭南三大家之一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4. 艺术风格:陈恭尹的诗歌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他的诗作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5. 文化影响:陈恭尹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所成就,他还积极参与当时的文人雅集,与其他文人交流思想,推动了岭南文化的兴盛发展。他的诗作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研究岭南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陈恭尹的《发闽中向匡庐寄蔡艮若》不仅是一首抒情的诗篇,也是对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的深刻反映。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艺术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和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