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久云没,中原尚此人。
晨星方在望,宿草已逾春。
便自成千载,何繇赎百身。
唯馀召公树,蔽芾粤江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大雅久云没,中原尚此人。
晨星方在望,宿草已逾春。
便自成千载,何繇赎百身。
唯馀召公树,蔽芾粤江滨。
《挽汤惕庵先生》是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挽汤惕庵先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汤惕庵先生的深切哀思和崇高敬意。诗中的“大雅久云没,中原尚此人”表明了汤惕庵先生在乱世中坚守道德、学问和志向,成为后人的楷模。“晨星方在望,宿草已逾春”则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沧桑巨变,同时暗示了汤先生虽逝而其精神犹存。“便自成千载,何繇赎百身”反映了诗人对无法挽回逝去生命的无奈和悲痛。“唯馀召公树,蔽芾粤江滨”以召公树的生机勃发来象征汤先生人格的魅力与影响力,即使在身后也能影响后人。
陈恭尹作为岭南三家之一,以其深厚的诗学修养和文化积淀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历史和文化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陈恭尹的隐居不仕体现了他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坚持,同时也显示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智慧。
《挽汤惕庵先生》不仅是一首表达哀悼和敬仰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意义的作品。它展示了陈恭尹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