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蜀别武昌汤生宋生

楚兰非不媚,喜以玉为名。
九辩何难续,三湘任子行。
山无看大别,水许濯长缨。
去去峨眉顶,心心黄鹤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之蜀别武昌汤生宋生》是明代诗人陈是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陈是集,字虚斯(一作期),号筠似,晚曰忍辱道人。他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一作文昌(今属海南)。陈是集是明朝时期的文学家,他于明熹宗天启元年中举,并于明思宗崇祯四年成为进士。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在担任官职后,曾遭人陷害入狱,但在赦免后得以脱身。陈是集晚年隐退乡里,并在清兵占据琼州期间绝粒而亡。陈是集还著有《南溟诗集》、《中秘稿》,这些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诗歌原文
    楚兰非不媚,喜以玉为名。九辩何难续,三湘任子行。 山无看大别,水许濯长缨。

  3. 诗歌注释

  • 楚兰非不媚:表达了楚地之兰花虽不张扬却自有一种魅力。
  • 喜以玉为名:比喻用美好的品质来修饰自己的行为。
  • 九辩何难续:表示面对困难时,人们应坚持不懈,努力克服。
  • 三湘任子行:指湖南的洞庭湖地区,也暗示了诗人的流离失所。
  • 山无看大别:意指高山上的大别峰壮丽而不可及。
  • 水许濯长缨:意味着江水可以洗涤长缨,象征洗去尘世烦恼。
  1. 诗歌赏析:《将之蜀别武昌汤生宋生》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陈是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及对人生经历的反思。诗中既有对家乡的眷恋,也有对远方的向往,更有着对人生旅途中种种经历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哲理思考。这首诗不仅是陈是集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将之蜀别武昌汤生宋生》不仅展示了陈是集深邃的艺术造诣和高超的文学技巧,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文学的重要窗口。这首诗不仅是陈是集个人艺术成就的一个标志,更是中华古典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