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台舟中立春

江畔早逢春,停舟望欲新。
燕鸿惊久客,梅柳待归人。
暖入青丝䋏,晴飞紫陌尘。
故园知不远,还梦已沾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嵩台舟中立春》是明代诗人区怀瑞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还反映了他对家乡和故园的深厚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姓名与生平:区怀瑞,明代广东高明人,字启图。他在天启七年举人,曾任职于当阳县知县,因有政声被补为平山令,之后告归。他的仕途虽短,但在文学上有一定的造诣,著有《趋庭稿》、《游燕草》、《游滁草》等作品。
  • 诗歌风格:区怀瑞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美之作,也有表达个人情感的深刻之作。他擅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其诗歌多含蕴而不显,意境深远。
  1. 诗歌原文
  • 诗名与出处:《崧台舟中立春》是区怀瑞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江畔早逢春的景象作为开篇,描绘了停舟时所见新绿的生机勃勃。
  • 诗句解析:“江畔早逢春,停舟望欲新。”这两句通过描写停船观望春天到来的情景,传达了诗人对新生事物的期盼和喜悦心情。“燕鸿惊久客,梅柳待归人。”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燕子惊起、久居他乡的客人,以及梅树和柳树似乎都在期待着归人的归来。
  1. 诗中意象与象征
  • 春的象征意义:春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新生、希望和重生。诗中的“春”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诗人情感状态的一种映射,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 “暖入青丝䋏,晴飞紫陌尘”的象征含义:“暖入青丝䋏”,这里的“青丝䋏”可能指代的是春季温暖的春风,寓意着春天的气息温暖而舒适,能够抚慰人心。而“晴飞紫陌尘”,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的场景,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纯净的心灵。
  1. 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
  • 创作背景:区怀瑞的这首诗作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文人墨客们仍不乏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慨与思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区怀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念。
  • 时代背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人士大夫阶层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这种背景使得明代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而丰富的特征,诗歌作为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繁荣。
  1. 艺术特色
  • 简洁的语言:区怀瑞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练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景象,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不失朴实无华的风格。
  • 意境的营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心描绘,区怀瑞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1. 主题思想
  • 归乡的主题:诗中的“故园知不远,还梦已沾巾”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虽然身处异乡,但故乡始终是诗人心灵的归宿,每当夜深人静时,梦境中总会出现熟悉的家乡景象,让诗人不禁泪湿衣襟。
  • 对生活的感悟:在这首诗中,区怀瑞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还透露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领悟。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值得珍惜的,无论是春天的美景还是人生的旅程,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1. 历史地位与影响
  •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区怀瑞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区怀瑞卓越的文学才能,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对后世的影响:这首诗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文人墨客在创作中都会借鉴区怀瑞的诗歌技巧,使得这首诗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嵩台舟中立春》是区怀瑞在明朝创作的一首经典五言律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该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成就,也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刻的内涵,是明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