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井寺

一泓冰井寺,半里印松门。
映月趋香海,疏云透法源。
涧窥擎宝女,林饮听经猿。
汰浊恒河去,蠲屙甘露存。
精蓝开藻荇,梵供濯兰荪。
呵护蟠螭藏,皈依怖鸽魂。
涵天浮白象,洑地出青鸳。
涓滴西来意,清凉净土尊。
军持闲溉泻,杖锡引潺湲。
止观真何事,因心在不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冰井寺》是明代诗人区怀瑞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将介绍该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1. 作者介绍
  • 区怀瑞:明代广东高明人,字启图,少有才名,为辅臣赵志皋所重。曾举人及授当阳县知县,在任时期,他注重民生,设义仓,兴学校,招集逃亡,获得政声。后来补平山令,告归。他的诗集有《趋庭稿》、《游燕草》、《游滁草》等。
  • 诗歌特点:区怀瑞的诗作以其意境深邃、语言简练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 诗歌原文
  • 《冰井寺》这首诗共有八句,每句均为七字,共五言排律,展现了一幅冰井寺的宁静与美丽景象。其中,“一泓冰井寺,半里印松门”描绘了寺庙的静谧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映月趋香海,疏云透法源”则表达了夜晚月光下寺庙中弥漫的香气和云雾之中透露出的佛法智慧;“涧窥擎宝女,林饮听经猿”描述了寺庙内僧人和修行者的生活场景;最后两句“汰浊恒河去,蠲屙甘露存”则寓意着佛教中的清净与救赎。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冰井寺》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佛国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的净土之中。
  • 语言优美:诗中运用了诸多形象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1. 诗歌写作背景
  • 元结发现“冰井”:唐朝大历三年(768年),唐朝经略守护使元结在梧州城东白云山下发现了一古井水甘寒若冰,因此称其为“冰井”,并在井旁建寺,名为“梵王宫”(后更名为冰井寺)。
  • 区怀瑞的创作:区怀瑞在创作《冰井寺》时,可能受到了这一历史背景的影响,通过对冰井寺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向往。
  1. 诗歌主题
  • 佛教文化:诗歌通过对冰井寺的描写,反映了佛教文化对人们心灵的洗涤作用,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清净的思想。
  • 自然景观:诗歌中也展现了冰井寺周围的自然风光,如“涧窥擎宝女”“林饮听经猿”,这些画面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逃离现实喧嚣、亲近自然的契机。

通过对《冰井寺》的详细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明代诗歌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更是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