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罗滂水

井邑新安集,闾阎杂汉徭。
火耕春伐木,山猎夜归樵。
潮响蛮溪合,林光瘴峒消。
直须勤抚字,慎勿困徵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罗滂水》是明代区大相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区大相,字用环,号元宰,高明人。明神宗万历元年(一五七三)举人。晚年令安远,转岳州通判。有《振雅堂》、《廉江》、《岳阳》稿。
  1. 作品原文
    井邑新安集,闾阎杂汉徭。火耕春伐木,山猎夜归樵。
    潮响蛮溪合,林光瘴峒消。直须勤抚字,慎勿困徵徭。

  2. 作品赏析

  • 描写自然风光:诗中“潮响蛮溪合”和“林光瘴峒消”等句子生动描绘了罗滂水上的自然美景与生态环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 关注民生疾苦:诗中“直须勤抚字,慎勿困徵徭”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关心,体现了他关注民生、体恤民情的政治理念。
  1.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明朝末年,诗人在任职期间目睹了民间疾苦和社会不公,深感忧虑。因此,在游览罗滂水时,诗人以山水为题,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思和思考。

  2. 作品鉴赏

  • 从艺术角度看,《入罗滂水》采用了简洁朴实的语言风格,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切。
  • 从情感角度看,诗人通过描绘罗滂水的景色和环境,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入罗滂水》不仅是一部充满自然之美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人文情怀的作品。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忧虑。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当时社会的民生状况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