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州西津桥作

生平重游侠,中岁颇艰虞。
宝剑南来越,雕弓北射胡。
风云开上国,雨雪壮长途。
候吏何须问,关门昨弃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虔州西津桥作》是明代区大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还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区大相(1549年—1628年),字用儒,号海目,广东省高明县人。明朝文学家、诗人。他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以疾归,卒于家中。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他的文学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语言朴实而富有感染力。

  2. 诗歌原文:生平重游侠,中岁颇艰虞。 宝剑南来越,雕弓北射胡。 风云开上国,雨雪壮长途。 候吏何须问,关门昨弃繻。

  3. 诗歌赏析:《虔州西津桥作》作为区大相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首句“生平重游侠,中岁颇艰虞”描绘了诗人在中年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游侠生活的怀念和对中年困境的感慨。接着的“宝剑南来越,雕弓北射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忧虑和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第三句“风云开上国,雨雪壮长途”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了国家形势的动荡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最后两句“候吏何须问,关门昨弃繻”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腐败的不满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虔州西津桥作》不仅仅是一首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更是区大相个人情感、思想以及艺术追求的集中体现。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值得人们深入研读和欣赏。

相关推荐